首页 > 资讯 > > 内容

生态环境部:着力做好碳监测,助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严厉打击环评造假行为|天天滚动

发表时间:2023-06-01 03:28:12 来源:深圳市绿色金融协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5月29日,生态环境部召开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副司长蒋火华就碳监测相关进展回答澎湃新闻记者提问。 蒋火华介绍,2021年9月,生态环境部印发《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方案》以来,试点工作总体进展比较顺利,全面完成了第一阶段试点任务。重点有三方面进展:一是初步组建了网络。从无到有建设碳监测网络,实现重点行业、城市、区域三个试点层面全覆盖,5个试点行业共建成93台在线监测设备;建成63个高精度、95个中精度城市监测站点;有序实施国家空气背景站点升级改造。二是探索建立了方法。碳监测技术指导委员会牵头组织试点单位及时总结技术方法,先后印发10余项技术指南或规程,涵盖重点行业、城市、区域、海洋碳汇等各领域。三是深入开展了分析。主要开展了监测和核算数据的比对分析、由浓度到排放量的反演分析和时空分布的规律特征分析,切实加强对碳监测数据的挖掘利用,增强了规律性认识。 碳监测的作用在以下三方面有较好体现:一是有利于服务企业碳排放校核。总体看,CO2在线监测法与核算法结果整体可比。在线监测提供了另外一种计算碳排放量途径,可以提高碳排放核算的精准性,助力企业降碳减污。二是有望服务城市碳排放核算。试点城市可以通过探索构建碳排放反演模式,找寻由浓度数据到排放量的转化路径,更好了解自身碳排放情况。三是有序推进与国际先进接轨。探索建立我国独立自主、国际等效可比的碳监测量值溯源体系,为开展碳监测统一“标尺”。 蒋火华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加强统筹协调,抓紧启动第二阶段试点,重点是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扩大行业试点范围。稳步扩大火电、钢铁等行业试点,逐步增加参试企业,提升试点工作代表性。二是深化技术体系构建。进一步完善碳监测技术指南和标准规范,为开展碳排放监测、碳通量监测、环境浓度监测打下更扎实基础。三是强化监测法精准支撑。加快突破流量监测等碳监测关键技术,提升利用监测数据校核核算数据的科学性。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生态环境部将持续对环评违法行为加强高压严惩态势,严厉打击环评造假行为。   刘友宾介绍,日前,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人民法院对山东锦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环评造假案公开审理并当庭宣判,4名被告人为牟取非法利益故意提供大量虚假环评文件,被判刑并没收违法所得。这是刑法修正案(十一)施行后,环评造假入刑司法实践的重大突破,也是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的标志性成果,表明了生态环境部门、司法部门对环评弄虚作假“零容忍”的态度和依法严惩绝不姑息的决心。   环评是约束项目和园区准入的法治保障,是在发展中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环评文件质量是环评工作的生命线。刘友宾说,近年来,生态环境部门多措并举、持续发力,健全监管机制、实施智能查重、强化靶向监管、开展专项整治、加大处罚力度、推动刑事司法衔接,严惩环评文件弄虚作假和粗制滥造行为。   他表示,生态环境部将持续对环评违法行为加强高压严惩态势。加强环评从业异常情况预警,指导各地实施靶向监管,对情节严重、涉嫌环评造假犯罪的,移送公安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落实好环评监管长效机制,全面加强环评文件质量监管。加快修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和配套文件,完善管理体系,切实筑牢源头预防第一道防线。

来源|新华社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青年产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20   联系邮箱:39 60 291 42@qq.com